西安工程大学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(开放注册)
搜索
查看: 5666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胡星斗:人治社会的止痛剂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22-4-5 08:51:37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胡星斗:人治社会的止痛剂
作者:胡星斗

导读:
  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、入世出世互补的两面文化,道家作为补结构,拯救了失望于儒家人治理想的一大批知识分子。如果说儒家是主张有序的现实主义,那么道家就是主张无序的理想主义。

全文约2518字,预计阅读需要6分钟。
正文:

中国文化是儒道互补、入世出世互补的两面文化,道家作为补结构,拯救了失望于儒家人治理想的一大批知识分子。如果说儒家是主张有序的现实主义,那么道家就是主张无序的理想主义。“天下有道则见,无道则隐”,“天地闭,贤人隐”,其中“隐”就是道家所走的道路。中国知识分子面对暴政只是如此地选择一个“隐”字,而不是尝试改变政体、限制权力。
隐逸哲学的最完善表达者是庄子。庄子虽然在年轻时做过小官,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以隐居自娱。他生活很苦,编过草席,卖过草鞋,经常靠借粟糊口,即使是在见魏王时也是穿着补丁打补丁的衣服。可是他不愿做官,声称:我宁愿游戏于草泽之中自快,不像有国者身不自由,终身不做官,以快我心!庄子有个好朋友叫惠施,惠施也是当时著名的哲学家,他做了梁惠王的宰相,因为庄子贤明的名声在外,所以社会上有庄子欲取而代之做宰相的传闻。惠施询问此事,庄子说:你好比猫头鹰拾得一只臭烂的死老鼠,见神鸟飞过,以为要夺你的腐肉,便仰头叫嚣不停。一番话说得惠施无地自容。还有一次,魏王送给惠施一只大葫芦,大而无用,惠子正为此苦恼,可庄子劝他将葫芦系在身上,到江湖中漂浮归隐而去。
庄子为什么要抛弃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,而追求不食人间烟火的理想生涯呢?这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考察。
春秋战国时期正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大转变的阶段,传统的价值观念正分崩离析,政治斗争异常残酷激烈,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肆虐猖獗,诸侯混战,尸横遍野,就象庄子所写的:今世死于非命者相互枕籍,被吊死者排列成行,被杀戮者延颈相望!而且,“真理”为掌权者所垄断:偷窃小钩者被诛杀,窃国大盗却为诸侯,而“诸侯之门仁义存焉”。所以,那是个“仁义是非之涂,樊然淆乱”,“无耻者富,多信(不讲信用)者显”的罪恶社会。现实的一切只能引起庄子精神上的痛苦,他感叹:人之生,与忧俱生;生为累赘,死为卸下包袱……。而且,庄子对生命有一种天生的忧愁感,他说:大地“载我以形,劳我以生,佚我以老,息我以死”。正是这种对社会、对生命的深入思考,促使庄子认定了一条“独与天地精神往来”的绝对精神自由的生活之路。因为只有这样,才能回避暴政,获得人生在世的“真正”幸福。
如何才能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呢?庄子认为,一要取消外在物质对人的束缚,二要摆脱自我的困扰,即破除“有己”。庄子指出:至人能忘却自己,神人不追求功利,圣人不需要名声(“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”),也就是说,最崇高的人不感到自己的存在,个人已经融入冥冥之中;不希望建功立业,不执着于目标,没有任何作为,更不希罕物质利益;对毁誉能泰然处之––––––“举世非之而不加沮(不感到沮丧)”,这样的人精神上完全是轻松裕如、自由自在的。庄子写道:心灵手巧者劳累终生,聪明智慧者忧虑无尽,既不劳心也不劳力者安静闲适,只是饱食去遨游,有如飘荡之舟(“巧者劳而智者忧,无能者无所求,饱食而遨游,泛若不系之舟”),这是多么潇洒自在(对专制暴政视而不见)、多么令人向往的(自欺欺人的)“神仙”生活!庄子还具体地描述了这种人的精神状态,他们睡觉不做梦,醒来无忧虑,走路不辨方向,生存不知目的,活着不感到庆幸,死去也无所谓(“生而不悦,死而不祸”)。因此,庄子对待死极其平静:他的夫人死了,他拿起脸盆跳舞唱歌;庄子本人病危,弟子们表示将厚葬老师,庄子拒绝道:天地是我的棺材墓穴,日月星辰及万物都是随葬的珠宝,难道这还不够吗?弟子劝道:就怕老鹰吃你的肉。庄子答道:在上被老鹰所食,在下被蚂蚁所食,不是一样吗!可见,庄子主张无葬,认为生与死没有什么区别,所以,也用不着特别对待死亡。
既然生与死没有区别,既然我们已经在生,那么对死的恐惧和对死的探讨都成为多余,因此,中国文化没有对神灵世界、未知世界的兴趣。这样,宗教和现代科学在中国都发展不起来。
庄子反对生命被外在物质所牵累,反对人的本性被文化和文明所扭曲,主张保持生命的纯朴、人性的真实。他看到了人类文明的弊端,指出:天下之人都以外在物质改变自己的本性,小人死于利,知识分子则死于名;丈夫以死殉家,圣人则以死殉天下。他们的所作所为不同,但都是伤残本性!庄子还说:人被外物奴役,心被身体驱使,终生奔波而不见成绩,疲惫劳累而不知目的,实在悲哀!可见,庄子否定人类一切形式的生产、劳动和献身的必要性,只关注“保身”、“养亲”(保养性命)、“尽年”(享尽天年),这似乎太贵族化和自私了一点。他甚至说,伯夷不食周粟,情愿饿死于首阳山,为的是名;盗跖聚众率兵,死于东陵,为的是利;二人所死不同,但都戕害了生命,伤及了人性,所以他们并没有好坏之分。重要的是,按照–––––––做好事别做出了名,做坏事别触犯刑律,沿窍门找缝隙而生存的原则来保全性命。从上可知,庄子有一种混淆善恶、泯灭事物一切差别的相对主义和不讲原则的思想,其过早的反异化、反物化也使得中国的科技、经济的发展步履维艰。
庄子还认为,大与小、长与短、美与丑、是与非、有与无、此与彼、生与死等概念从宇宙的高度来看都是等同的,“万物皆一”。他说:天地就只一种元素,万物不外乎一马(这是针对当时名家提出的“白马非马”而说的);又说:呼我为马则为马,呼我为牛则为牛!一切界限、标准、度量都是人为的,没有绝对的东西。万物在你看它为大时则大,看它为小时则小,看它为有时则有,看它为无时则无,看它为是时则是,看它为非时则非,没有原则性的区别。庄子打比方说,泰山也可以被看作小,因为还有比它大亿万倍的东西;鸿毛之末也可以被看作大,因为还有小得多的东西。庄子把一切事物“质的规定性”的区别都看作是庸人自扰,所以他说:此即彼,彼即此,此亦一是非,彼亦一是非;生即死,死即生;寿命的长短也是相对的,据说彭祖活了800岁,可他与灵龟、椿树相比不也属短寿吗?
可见,一个人如果能够消除心中多与少、生与死、是与非以及我与外物之间的界限(恐怕还应加上消除民主与专制、人道与兽道的界限),那么他就能够保证自己绝对的(自欺欺人的)“幸福”,成为精神解脱与自由的“至人”、“神人”、“圣人”。
这就是庄子的哲学,它是一副人治社会的止痛剂。(完)


(本文写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,属于“中国问题学”人物批判系列之一)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(开放注册)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访问本页请
扫描左边二维码
         本网站声明
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,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!
站长联系QQ:7123767   myubbs.com
         站长微信:7123767
请扫描右边二维码
www.myubbs.com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西安工程大学论坛 ( 琼ICP备10001196号-2 )

GMT+8, 2024-4-25 22:04 , Processed in 0.050707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.3

© 2001-2013 大学排名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